大兴安岭地区:倾力打造“神州北极 大美兴安”

2019-09-26 14:45:07来源: 作者:

  本网讯(高伟)9月26日上午,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大兴安岭地区专场新闻发布。发布会上,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李大义作题为“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主旨发布。

  “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以“大”著称。大兴安岭区域面积大,幅员8.3万平方公里,森林和湿地面积大,分别占全省的33%和28%;巨大的山体和广袤的森林抵御了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江河水量大,是黑龙江、嫩江源头,可称之为龙江的“水塔”;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奔流不息。

  “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以“北”闻名。大兴安岭北极村是我国距离北极圈最近的地方,能够观赏到极昼、极夜和极光等神奇天象。地处最北使大兴安岭拥有冰爽的先天优势,冬季极端气温-52.3℃,是挑战极寒的理想之地。

  (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发布处处长 吴晶晶)

  “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以“纯”为魂。全境500余条河流清澈见底、甘甜清冽。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4.8-5万个,比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高38倍,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以“特”称奇。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南瓮河“龙”字形地貌、被誉为天地湾的“龙江第一湾”,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泼水成冰的画面美,让人们在挑战极寒中心花绽放、大放异彩。

  “神州北极·大美兴安”以“古”为韵。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后发现岩画遗址38处,呼中北山洞旧石器遗址距今1.2-1.5万年。

  (大兴安岭地委委员、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李大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5周年。5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兴安岭始终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斗,几代林区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闯出了一条因林而建、因林而兴、因林而转的光辉道路,把昔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林区。

  一是实现了从木材生产基地到生态安全屏障的华丽转身。

  森林防火成绩斐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五·六”火灾前的年均11.1起下降到火后的年均0.7起,2011年以来连续8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生态保护更加有力。深入实施天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达到36处、230.4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7.6%;将所辖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扎实推进嫩江、黑龙江源头保护治理,为全省人民提供了两江“源头活水”。

  森林培育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累计完成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178.4万公顷,森林抚育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区有林地面积7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89%;

  (大兴安岭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 刘洪久)

  二是实现了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历史跨越。

  全域旅游增势强劲。深入挖掘“最北”区位优势,精心设计找北游、界江游、湿地游、浪漫爱情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倾力打造“神州北极·大美兴安”品牌形象,全区接待游客、旅游收入以年均12%和23%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管护区经济蓬勃发展。全区106个管护区确立林下种植、养殖和旅游服务主营业务项目265个,成为森工企业增效、林业职工增收的新引擎。

  电商产业突飞猛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集成创新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广“大兴安岭+企业商标”双品牌模式,绿色有机产品入驻全国19个城市30个旗舰店和中石化营销网络。

  三是实现了从荒无人烟到美丽宜居的沧桑巨变。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是1978年的5.9倍;哈尔滨至漠河列车实现“夕发朝至”;加格达奇、漠河两个机场联通国内7个大中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型。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区80%以上的城乡居民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和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连续8年为林业职工增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速,人均住户存款余额是1978年的19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