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好米饭”从选种催芽开始

2019-04-23 14:22:18

  见习记者徐佳倩本报记者宋晨曦

  国人每十碗米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作为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大省,我省水稻备耕生产一直以种出高质量为目标,确保大米在生产源头保持高标准。近日,记者走进肇源、庆安、富锦等省内水稻优势产区,深入田间地头,在智能催芽车间、育秧大棚、农资大市场等处感受到了全力以赴备春耕的生产劲头,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备耕生产场面,农技助农、农服智农、农机强农、农资惠农等“农事儿”已经齐备。

  智能催芽+抢积温,保障水稻优质高产

  肇源县四方山区域水稻程控智能化催芽车间内,累计800吨水稻种子陆续在这里催芽,几十万亩稻田的“一年之计”从这里开始。4月4日一大早,当地村民刘金山把刚完成催芽的1500斤稻种铺在水泥地面上,一锹一锹地翻腾、晾晒。刘金山已经连续4年采用智能催芽技术了。说到科学育种,他侃侃而谈:“从这几年的经验看,经过智能催芽的稻种分蘖快,水稻产量高,防病防虫效果好。秋收时,相比没催芽的水稻,每亩能增产100斤左右。”

  此时,在庆安县东禾金谷农业集团的育秧大棚里,一片片嫩绿色稻芽已经长出2厘米高度,这里有着属于他们的“春的秘密”。

  众所周知,积温对优质水稻的种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抢积温,保障优良水稻在庆安更好地培育生根,今年东禾金谷农业集团投入大量资金,采取超早钵育技术进行育苗。东禾金谷生产部负责人寇红专掀开覆膜展示育秧盘,并向记者介绍说,3月18日将水稻芽种播入装好营养土的钵体盘中,采取精量播种,3至5天后,将钵体盘移植到水稻育秧棚中并均匀覆土,再利用小棚扣地膜、大棚扣小棚的三层保温措施进行苗床管理,培育大龄壮秧。寇红专说:“此项技术能抢夺150度左右积温,使水稻跨区域种植成为可能。”

  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催芽育苗效果事半功倍,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其发挥的有效监测、数据分析、指导生产的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水稻备春耕的效率。

  从大棚到大地,生产全程实现数字化

  在同三公路482公里处路南,有一块平坦的万亩田野,那便是富锦市现代农业稻科技示范园。在万亩水稻示范园内,物联网设备无处不在。由农业、水利、气象、农机四个部门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精准管理,并以此为参照和标杆,服务和指导富锦市的水稻生产和经营。

  示范园内89栋育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光照等指标都可实时呈现在总控室的屏幕上。富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洪录对此介绍说,监控设备可及时让技术人员及农民通过电脑及手机终端实时掌握农作物各个阶段的生产情况。实现水稻生长水、肥、气、热的协调,同时也为技术人员开展农技、气象、灌溉等课题研究,指导水稻生产提供精准详实的数据。

  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除水稻生长过程和情况全在掌控外,农机农具这些现代机器也早早地‘严阵以待’。”在示范园农机具储备间,正在复检一台插秧机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今年示范园区的66套现代化农机具全部检修完毕,就等着30天后‘大展拳脚’。”就在4月12日,富锦市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田搅浆整地现场演示会,向广大农民展示以秸秆全量还田为基础的全程机械化耕作模式,验证水稻秸秆抛撒+翻埋整地+搅浆整地技术效果,经过搅浆作业后的水田地直接符合水稻插秧标准。

  种肥资金技术,全套惠农服务进农家

  “今年的水稻选什么品种?”“我家地里缺磷肥,能不能给我送点?”“我想办理农业贷款,请问需要什么手续?”……年初以来,肇源县三站镇宏光区域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每天前来咨询和寻求帮助的农民络绎不绝。

  村民张大胜参加过好几次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班,他告诉记者,今年备春耕他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上的提示选购化肥:“今后我要多参加培训班,把我家200亩水田种得棒棒的。”

  赵丽杰是综合服务中心会计,开春以来,经她手完成的农资订单有厚厚一摞。她告诉记者,早在1月,服务中心便备足了相关农资。除了现场购买,农民还可通过微信提需求,哪怕只有一袋肥、一瓶药,服务中心也免费将农资直接配送到村民家或田间地头。

  服务中心还和多家银行合作,只凭借农民个人信誉记录,填写基本信息就可完成贷款,目前已经为320户农民贷款3000万元。

  在肇源,驰名省内外的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格外忙碌,他们深入到农户家,为签约种植农户提供各项服务。作为大米品牌的佼佼者,为了让农民生产有保障,经济有效益,鲶鱼沟公司与农民签订了保障性订单合同,即年初确定收购价格。据介绍,今年他们的水稻订单价格是:有机稻花香3.45元/斤、绿色长粒香1.85元/斤、小町香米1.75元/斤。

  鲶鱼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签订订单价格,就相当于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企业的压力随之增大,所以在备耕环节,企业要求签约农户一定按照公司要求统一准备,并全程接受监督。在为农服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水稻质量,最终实现双赢。

编辑:马艳婷